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婚姻与情感

夫妻关系是如何变质的?

发布时间:2022-8-28 浏览次数:393

刚结婚时,一般往往会幻想另一半是理想的典范——父母、心理治疗师、伴侣、朋友和伙伴等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我们对婚姻的渴望和需求的人甚至会期望另一半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成长过程中一些困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现代人的恋爱自然少不了“帮助”这两个字只要听听流行歌曲到处充斥着“帮助我”“我需要你”或“你无止境的付出”之类的词儿就不难明白。


 


婚姻有时的确具有疗效。已婚的人平均说来都比单身的人长寿,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有人在身旁分担生活的担子和压力。同时婚姻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它使人们变得更灵敏、更关切、更有责任感,也更了解他人的需要。

 

一个人在工作上受到挫折之后回到家里,如果配偶能安慰句并且体谅地拥抱一下,确实是很有帮助的。能与一个人坦诚谈论自己的问题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在和配偶分享生活苦痛和挫败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引发一些问题。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有安全感的人,相当独立和强韧,拥有基本的自信和自立,那么就不太可能向对方要求过分的帮助。这样的人接受生命的苦痛、孤单和压力,事情严重时会自己处理这些事。虽然他们知道如果这时和别人分享一些压力,生活将愉快些,但他们通常不会逃避生命基本的要求,不会逼迫另一半替自己承担自己生命中必须担当的责任。

 

当人们感觉害怕并且需要依靠时,便会大力寻求配偶的支持要求配偶做其生命的“主要”支柱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另一半可以提供具有魔力般的图腾式的安全感,人们也需要刺激、陪伴和实际的帮助,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要求。人们真是将太多需求带进婚姻中了。

 

假如配偶一方成长良好而且很独立、很成熟,而另一半只是稍微有困扰和稍微不成熟。这种帮助的历程也许会运作得比较好。成熟的一方可以帮助不成熟的,然后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携手同行。但根据经验,上述情况很罕见。似乎总有某种神秘的化学反应链将一对有类似心理问题的伴侣联结在一起。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同伴。虽然两者的心理问题看起来可能大不相同。

 

例如一位酗酒者的妻子,和她幼稚又依赖性强的鲁莽丈夫相比,可能显得较为成熟。但是一剥开那层表皮。她很可能会和丈夫一样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她只是很巧妙地借着扮演照顾丈夫的救星角色来获得安全感。


 


我们相信已婚夫妇在很多方面都是绝妙搭档,例如他们的成熟度,亲密的能力、对生气的容忍度、性爱的热度,以及他们对粗俗的容忍度、自发性、诚实及其他众多心理特质的能力。

 

而更重要的是,双方带进婚姻的问题也都是相当的通常是以向对方提出小的要求开始

 

丈夫说:“唉!我今晚觉得糟透了,老板整天都在找我麻烦。

妻子说:"!真是糟糕。来,坐下来,我替你冲杯咖啡,然后再好好谈谈。”

情况十分简单,这位丈夫向妻子吐露心事之后,必然感觉好多了。而隔天这位妻子很可能也是一样,她向丈夫抱怨烦重的家事,好管闲事的邻居,或是令她觉得嘈杂不堪的孩子。但这种向对方求助的方式却会滋生出更大的问题。

 

因为假如小小的帮助很受用,为什么不要求重大的因此向对方的索求也就会愈来愈多,不久双方也将更重的压力带进了婚姻之中。例如“帮我解决我和父母的关系”或“帮我看看我在事业上该如何抉择”或“帮我应对自己的不快”等等。他们通常不会直接提出要求,但恳求帮助的愿望无所不在。

 

 

事情很快变得复杂起来。配偶将开始害怕自己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我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事,叫我如何帮助她处理她的情绪呢"丈夫默默自问。然后开始感觉恐慌

 

妻子也自问:“我自己都不满意我现在做的事,叫我如何帮助我先生解决工作上的不愉快呢?"

她也同样感到恐慌。而每一方都在拉远和对方的距离,因为对方提出的要求变成了压力。事实上他们根本就爱莫能助。

 

然后他们又对彼此退缩的态度感到惊慌。开始用各种方式暗示对方:“请不要让我失望!我爸妈就是像你现在这样,我可无法忍受。”但是彼此的距离依然如故,于是恳求很快转变成愤怒的要求和压力。

 

彼此暗示着:“假使我不能说服你满足我的要求,那我新采取强制的手段,看着好了!"于是他们将兴趣转到“替代品——他的工作及她的孩子,她的母亲、他的酒肉朋友、他的外遇,她的情人等等。他们努力想让对方嫉妒。

 

试图表明自己目前在某人或某事上得到了支持与参与感,这些正是他们想从对方身上获得的,但是他们现在身段摆得很高,不愿直接提出要求这种交互作用又会变成气愤和纠缠,无边的压力、间接的要求,以及需求不能满足的痛苦,在这场愤怒和责备交加的风暴之下,夫妻其实就像两个寂寞、受伤、孤单、瑟瑟发抖在一旁哭泣的孩子,却摆着一副大人的姿态。虽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有个要糖吃的小人,却不敢承认他的存在。他们都想放声大哭,承认自己多么害怕和寂寞,但却没有人敢这样做

 

“帮帮我”的历程中,还有一些并发症。其一就是在长期奋战中双方会开始将对方视为父母。这种将对方象征化的过程并非出于自愿。有时甚至不会被意识到。但是这种向对方求助的经验的确开始“诱发”他们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夫妻对原生家庭许多记忆的再度唤醒,是造成婚姻中性关系发生问题的一个原因。性成为夫妻寻求安全感下的牺牲品。他们因为缺乏安全感开始将对方视为父母,生活中的性爱因而很快变成禁忌与不安。这也正是他们从原生家庭中所学到的。

 

事实上,婚姻中成年人甚至有可能因为“父母亲化”的过程,而使得性关系开始沾染乱伦的意味。想同时扮演一个人的伴侣和父母毕竟是件十分困难的事!

 

实际上,我们将为数不少的象征形象轮流投射在配偶身上,使他或她一下子变成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或甚至祖父母。我们在婚姻中再创造各式各样的家庭关系,用以解决过去发生的一些问题,然而我们并未就此罢手,甚至很快将下一代的孩子也牵扯进来,这些毫不间断的尝试就是为了重新创造我们的原生家庭

由于母亲——子女关系是我们亲密生活的最初模式,因此它成为婚姻亲密关系最深层的基础。这个早期的关系模式似乎设定了我们生活中一此重要的观点,例如该在何种范围内信任与关心他人,信任与关心自己是该在何种程度内区别自我和他人这两种貌似分离却又相关联的个体


 


父亲在孩子幼年期的生活中当然非常重要,其中最大的影响是通过父亲在婚姻中的参与来表现的。如果夫妻间的关系良好。那么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通常也会很好。而不管家庭情况是好是坏,孩子多半是从关系最密切的母亲那里接收到有关家庭的信息的。

 

因此这种母亲——子女关系在孩子长大后便常被强烈转移到孩子的婚姻里。孩子婚后发展出的温暖关爱和归属感都模仿自幼年时期的母亲——子女关系。母亲和孩子心理上的任何困扰,都将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婚姻状况。

 

所以配偶间互相请求“帮助”时,他们其实是在要求对方完成“母爱抚慰”的过程。如此,不管配偶生理上的性别为何,帮助和母爱抚慰似乎变成了同义词。当然,“母爱抚慰”亦可能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模式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亲的传统角色是联结家庭亲密关系和充满压力及竞争的外在世界的媒介。而传统上加诸父亲身上的坚强和客观等特质也是治疗过程中极为宝贵的要素。一般母亲——子女关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过度的母爱抚慰——一种共生式的纠缠关系。往后如果被转移到婚姻中,将造成可怕的后果。因此,治疗师必须在心理上采取“双性的”亦父亦母的态度,不但要像传统母亲一般易于亲近,还要像传统父亲一样教导他们如何独立断奶,并且能够面对家庭边界之外的世界。

 

文章摘自《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美)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著

李瑞玲译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