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主体间自体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共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4-2 浏览次数:140

自体心理学的核心是自体的概念。"自体”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概念,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一系列复杂体验和幻想,以及我们所意识到和所感觉到的自己是谁。这些体验和幻想是根据重要的信念、感受、记忆和价值观模式组织起来的。这些关于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概念,构成了我们的存在感和同他人共在感的体验和动机中心。理想情况下,构成自体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体验被组织成一个有内聚力的整体,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或僵化的;相反,它们是新兴的和流动的。生命活力、统整性、连续性和个人主动性的这些体验,是我们的体验中心和自体感的本质特征。自体感高度依赖并嵌人在关系网络之中。

自体心理学分析师倾听和探索的基本立场,是对病人体验的共情性沉浸。共情被海因茨•科胡特定义为很著名的“替代性内省”(Kohut,2010)。换句话说,共情经常是一个困难且缓慢的过程,让自己尽可能充分地融人另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之中,去感受和思考。因此,共情也就是从他人的参照系来理解他人。

科胡特后来扩展了对共情的理解,并将共情视为探索另一个人体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与另一个人建立联系的方式。作为一种探索方式,在分析关系中形成的共享的心理场中,随着病人的体验世界舒展开,分析师试图从病人的体验世界内部去理解病人的体验。作为一种联系的形式,分析师的共情表达了对病人真切生活体验的重视,并将其视为即使不总是被宽恕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从而从根本上接纳它。分析师致力于把共情作为一种探索模式,作为与病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为整个分析奠定基础。

科胡特发现,自体的发展和健康自体的持续体验,不仅取决于其童年时的照护者和整个生命中重要的其他人的富有情感的回应,而且,自体发展依赖于将他人体验作为自体的一部分。自体也依赖对他人情感的可获得性,以便执行必要的发展功能和任务。科胡特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发展线,自体的发展可以在这三条发展线上得以成功展开。科胡特把它们称为镜映、理想化和密友体验(Kohut,1971,1977,1984)。

在镜映发展线中,我们期待别人真正地了解并准确地看到自己。在古老的镜映体验中,我们感觉受到钦佩,并成为别人崇拜的对象。在更成熟的镜映体验中,我们感到被认可和重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成功的镜映体验有助于形成内聚的、可靠的和现实的自尊,以及坚固的自我价值感。

在理想化的发展路线中,我们寻求与某个我们认为镇定、强大和睿智的人融合。这样的人也是一个愿意为我们提供保护和指引的人。与理想化他人的成功融合,提供了抚慰人心的机会,从而产生了可靠的情感调节能力。

最后,在密友发展路线中,我们希望在他人身上找到相似的体验,一种共享的相似感,这会导致自体体验的巩固。我们寻求在他人身上认识自己,也渴望他人在我们身上认识他们自己。密友关系为共同人性的感觉奠定了基础,一种“在人群之中成为人”的感觉。

在所有三条发展路线中——相应的关系体验,促进发展出内聚的自体感一他人被体验为自体的一部分,并维持着自体的基本功能。由于这些原因,科胡特将这些关系称为自体客体关系(Kohut,1971,1977,1984)。自体客体体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类似于人类对空气和水的需求。就像植物朝向阳光生长一样,人类努力寻找能够提供自体客体体验的关系,进而产生和维持自体发展,使以前停滞的发展得以恢复。因此,这些体验无处不在,如果有一个能给予积极回应的人,体验就会自发地出现。

因为科胡特相信,存在着能够情感谐调的他人,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情感谐调的人,指的是那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自体客体体验机会的人。科胡特找到了大多数人类痛苦的根源,即缺乏可靠的、情绪谐调的他人,并且/或存在情绪不谐调的其他人,这会导致无法从他人那里找到持续的、谐调的自体客体体验。缺乏能够共情的他人,会导致没办法发展出有足够活力的、内聚的和连续的自体感。缺乏必要的响应,再加上儿童固有的脆弱性,为心理、情绪和/或行为障碍奠定了基础。形成期的自体客体失败,要么是长期的,要么是创伤性的,都会导致自体结构和其他心理结构的僵化,情感的伤疤会以特定的性格形成和人格障碍表现出来。反过来,当一个共情而又情感谐调的人出现,一个可靠的自体客体体验有机会恢复时,心理和情感的疗愈是可能发生的。这种心理发展的理论,是所有形式的自体心理治疗的基础(Kohut,1984)。

科胡特认识到,自体客体联结是在与分析师的联系中舒展开来的,他将其称为自体客体移情。在为自体发展服务的分析中,自体客体移情是关系路径,并在分析中得以建立和促进。科胡特确定了三种自体发展的路线,在分析情境中以特定的移情形式出现。在镜映移情中,病人寻求持续的肯定和确认体验,从而产生积极的自尊和自主感。在理想化移情中,病人寻求一种与能感受到力量和情感可靠性的分析师的融合体验,希望镇定下来并被抚慰。在密友移情中,病人寻求与心理分析师本质上相似的体验,并欣赏分析师感觉到的那种与自己的相似。这产生了一种共享人性的感觉,从而肯定了病人对自己的认识。当病人的自体客体需求出现,且分析师对其做出了恰当的回应时,就会发生自体体验的恢复、巩固和结构化,自体感就会得以舒展和巩固。

科胡特明白,对自体和他人感受的体验一或自体客体幻想——构成了心理生活的基石。这些自体客体幻想是在生命开始时建立的,构成了自体感和所有关系的模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照护者和与他人的互动中,这些幻想被修改,并逐渐转变为越来越成熟、适应性更强、增强自尊的自体和他人概念。与上述自体客体主题一致,科胡特认为在这些自体所发展的幻想中,最重要的是夸大自体的幻想,理想化父母影像的幻想以及密友移情中的密友幻想。

在最古老的形式中,夸大自体描述了一种自体体验,其中的完美归因于自己,而所有的不完美都归因于他人。同样,理想化父母影像的最古老的形式就是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自体只有在与对方融合时才是完美的。密友的最古老形式是对一个完全相同的人的幻想。

所有这三种自体客体幻想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在与共情的、情感谐调的照护者的互动中,这些自体客体的幻想,会在适当的年龄阶段逐渐发展并转变,以适应眼前日益复杂的现实。这些转变后的幻想,随后成为成熟的自尊(镜映)、一种可靠的自我抚慰能力(理想化),以及感受到自己是人群中一员的坚实感(密友)的基础。然而,在没有(情感)谐调的照护者的情况下,或者在面临与照护者创伤性的关系破裂时,孩子仍会保留着这些早期、古老的幻想。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幻想会干扰健康和强大的自体感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仍然以对自体和他人的古老幻想为中心,他或她会挣扎在脆弱中,并且容易产生(自体)崩解和/或耗尽的感觉。防御行为会被用来维持没有完全发展好的自体感,并避免因预期的(情感)谐调失败,或由被需要的他人造成的创伤性失望而导致(自体)崩解。

科胡特还发现,在治疗中,病人常常害怕随着自体客体需求的出现而产生的脆弱感和潜在的重复创伤的感觉。病人可能会担心情感上的亲密和与分析师相关的自体客体需求的重新激活,会导致痛苦和童年体验的重复。体验过严重的自体客体失败或由照护者造成的破坏性失调的病人,可能会通过否认、贬低、偏转或以其他方式抵消与分析师的情感连接的心理和行为策略来保护自己免受再度创伤。病人采用这些防御策略来保护脆弱的自体,免受与分析师之间关系可能产生的伤害。

在持续的、支持性的、共情的关系中,如果分析师就病人的恐惧及与之相关的自我保护的努力,向病人提供贴近体验的、有用的诠释,病人就可能会开始感到足够安全,进而有可能冒险与分析师一起,重新激活自体客体的渴望和需求。在这种意义上,对防御的诠释服务于自体客体移情的恢复和发展。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