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亲子教育

打孩子和讲道理,到底哪一个更高级?

发布时间:2019-10-6 浏览次数:963


1.
打孩子和讲道理,到底哪一个更高级?


在一个儿童游乐场里,两位三四岁的幼童在争夺一匹塑料摇摇马。其中一位幼童已经玩了有一会儿了,另一位刚刚看到,想要玩。第一位幼童的妈妈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宝贝,我们已经玩儿了一会儿了,让给其他小朋友,好不好呀?


不!孩子斩钉截铁,继续捍卫着自己的坐骑。


妈妈不屈不挠:要懂得分享才是好孩子,宝宝,我们先给那个小朋友玩好吗?


就不!我还没玩够呢!


妈妈再三苦劝,孩子仍旧僵持着,最终妈妈忍不住火了,大声呵斥: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呢?然后直接把孩子拽开摇摇马,孩子哇一声哭了出来。


如今很多父母都能意识到,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似乎太原始粗暴了,那就讲道理吧,然而在类似以上的很多场景中,讲道理没用,最后还是只能武力解决。


这些父母不能明白的是,其实讲道理在本质上和“打”一样,都是一种施虐,并且它还没有“打”来得直接。



2.
讲道理,实质是一种操控


很多时候,讲道理,是为了达到一个“不讲道理”的目的:操控。


当孩子行为不符合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希望通过说服,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理,然后自动执行父母心中的“正确道理”。


目的在于“听话”,也就是如我所愿。如果一次不达到目的,就再来一遍,再来一遍,然而在孩子8岁以前,抽象思维能力是没有开始成熟发展,本身对于“道理”的理解就缺乏一个生理的基础。


在听到对方反复说自己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道理”时,相当于精神层面反复被同一根鞭子抽打。


这种操控来源于父母一种失控的焦虑: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做出相应的反应,于是失控感在内心蔓延,犹如百爪挠心,此时焦虑上升以至于智力受阻,企图采用不断重复以及调高音量不断重复等简单机械化的操作来让对方就范。


有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跟孩子僵持了两个小时,没有打骂,只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向对方道歉,


我想如果妈妈真的明白并赞同这个道理,也许不会这样操作,毕竟操控是最大的己不欲而施于人。



3.
讲道理,是一种攻击


和“打”一样,讲道理也是一种攻击:打,等于告诉孩子,老子比你力气大,你干不过我。而讲道理,等于告诉孩子:老子比你有(道德,智力)水平,所以你干不过我。


哪一种,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弱小的,甚至后者的影响深远程度比前者更甚。
从体力上超越父母是肉眼可见的指日可待,而面对占据了道德和智力制高点的父母,可能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矮一截的感觉。


从意识层面,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比自己有出息,而又有多少人,是在潜意识层面不断传递着: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超过我。


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并希望孩子能够接受的父母,大概就是在干这种事儿。


这是用自己的自恋攻击孩子需要健康发展的属于他自己的自恋。实质上是在害怕孩子超越自己。


从现实论,我们认为对或者有用的道理,实际上很可能已经并不适合孩子以及孩子的时代,那么为什么父母们忍不住想要传达那些很可能过时的道理而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呢?


很可能,最终只是怕被孩子和时代抛弃吧,觉得自己老而无用,这对自己的自恋将是多大的挫伤啊!还是抓紧时间多讲几句道理吧,至少这让我感觉自己多么有价值啊,至少,比孩子更有价值。



4.
讲道理,是一种情感隔离


说起亲情,没有人说不重要的,但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多人就不知不觉忘了“初心”,开始隔离情感而不自知,最后很痛心地抱怨孩子是“白眼狼”,或者至少也是“亲情淡漠”,却不知,自己在无意识中,树立了多少道亲情防火墙。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讲道理。


一个总给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是干瘪而骨瘦如柴的,距离近了,一定会硌得人疼,以至于渐渐的不想再接近,孩子自然也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所谓亲情淡漠,自然顺理成章。


为何父母需要这样的情感隔离?


很多父母是特别害怕跟孩子接近的,尤其怕自己的情感部分跟孩子接近,害怕那种柔软,亲昵会让自己崩解。


很多父母特别怕和自己孩子疯玩儿在一起,在和孩子的高度情感融合中,他们感觉到自己作为父母的尊严和界限受到了挑战。实际上,是他们害怕自己跟此刻跟孩子融合,就无法在下一个场景中分离。


父母也会害怕去和孩子一起直面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比如当孩子处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开始讲一些希望孩子振作的道理,实际上是害怕自己被孩子的这种情绪侵染,所以用道理来隔离。



5.
什么时候,道理才会有它的价值?


讲道理并不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在一个大前提下,它也会成为亲子教育中的点睛之笔。


分享的要点有两个:


第一: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分享


如果你真觉得自己的道理是有价值的,那么就选择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而不是孩子处在激烈情绪时分享。


很多父母在孩子低落的时候企图喂鸡汤打鸡血,实际上并不能让孩子更快地从这种状态中出来,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你完全不理解我心情”的郁闷感受。


第二,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只分享一次


分享,一次就够,如果孩子恰好需要,他会听进去,如果他没有听进去,就说明时机未到,此时多说无益,不如静静等待下一次合适的时机再次摆在他面前供他选择。



6.
不讲道理,我可以做什么


 直接说简单的规则。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是“必须做”的事,直接说界限就好,这个适用于学龄前的儿童,比如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可以直接说,你玩小马的时间已经到了。面对孩子的, 抗拒, ,只需要坚持这个底线并接受他受挫的情绪。


❷ 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和小孩子交流情绪,还可以用隐喻的方式。


对一个摔倒了两三岁哭泣不止的孩子说,别哭了,要勇敢,也许并没有什么帮助,而换一种方式去安抚也许更有安抚的效果:哎呀,你看,有一只小兔子的脚受伤了,它很疼,也很伤心。孩子会因为得到了理解而慢慢平静。


❸ 让孩子听到,不如让孩子看到。


怎样让孩子看到“道理”呢?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亲自去做想要传递给孩子的道理。一个总刷着手机的父母是没办法跟孩子讲“玩物丧志”的道理的,如果你想让孩子明白什么重要的道理,最好的方式是用行动支持你所笃信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我也在讲道理,如果你恰好有所得,说明这是你遇见这篇文章的好时机,如果你觉得一无所获,也许,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看它。

作者:李文瑶 第三季传播师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培训师。爱好用精神分析各种理论在生活中开脑洞,希望更多人因精神分析的传播而获得更大的心灵空间。



文章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