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缺乏边界感的人生,是可悲的

发布时间:2019-4-11 浏览次数:2195


01  

 

“讨好型人格”最可怕的地方是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

 

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克服“讨好型人格”的痛苦经历。她说“讨好型人格”最可怕的地方是,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也不会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最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的是女孩子,父母教导你要听话,不能一言不合就撒娇。遇到冲突,要学会忍耐,有人抢了你的玩具,要学会分享,让别人也玩一会儿。

 

而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你越是讨好别人,别人越是视你如空气,反而那种界限感明晰、有原则和底线的人,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遇不到真爱?

 

有这样一类姑娘,我明明不是坏女孩,为啥身边总有渣男,还有层出不穷的绯闻?”这个困扰甚至让她们错失珍贵的恋情。她跟心仪已久的小伙子表白,他虽也喜欢她但还是回绝了,原因是嫌她招蜂惹蝶。

 

这类姑娘身边围绕的男人确实多,已婚未婚老少皆有。有人常跟她倾诉生活不快,她陪着聊。

 

她问我怎么办。

 

无论男女,如果一个人面对异性的过格言行果断宣布底线,对方就翻脸,恰恰证明对方没安好心,尽早拒绝是永绝后患。如果对方及时止步,关系依旧,那不搞暧昧又有什么损失?

 

像这样,一步步下来,里三层外三层都被失格的关系糊住了,有缘遇到品行端正的小伙子,人家只能望而生畏,洁身自好,以防蹚浑水。

 

这是两性交往中的默许、不设限、门槛低的必然后果,是来者不拒导致的个人边界模糊惹的祸。

 

合理的拒绝为你赢得尊重和机会

 

个人边界,指的是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说一个人“边界意识好”,意味着他对待交往尺度能足够敏感和坚定,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做的事是否正确,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对待,不能够接受哪些对待,面对质疑和否定,会大胆拒绝。

 

  02  

 

莫文蔚很年轻时,有记者对她说“虽然你不漂亮……”,她哈哈大笑打断对方,:“对不起,我认为我非常漂亮”。

 

很多类似“漂亮”这种事,本无定论,她坚决自定义,没有令“不漂亮”的话题传播下去,大胆昭示自己内心能接纳的限度,维护了自我感受。

 

人际关系是在推拉扯拽中维持动态平衡的,并不是你不拒绝别人、顺从别人,别人就认可你。人们通常会尊重和高看一个敢于坚持原则的人。

 

摄影师夏永康刚出道时进《春光乍泄》剧组拍照。张国荣在拍戏时被他快门声干扰很气愤说:“你不要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快门声影响到我,你走开。”

 

夏永康解释说:“哥哥,不好意思,导演请我来,我的工作是为了他,不是为了你。你骂我,ok,我顶得住,如果他骂我,我会很惨,所以我不能听你的,你再骂,我还是会拍。”

 

张国荣听完说:“以后你拍我照片,全部是胶片,随你拍。”后来张国荣要拍演唱会和写真照时,真的都会先打电话问夏永康:“你有没有时间,你没空我再去问别人。”

 

一个人提供合理的拒绝理由,来争取自己的行为许可,这过程中展示的做人的自信与笃定,不仅会迎来高尚者的尊重和理解,还会帮助他获得更好的交际和机会。

 

  03  

 

你越顺从,越被人踩在泥里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里太多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成分,暗示了人们个人边界是弹性和模糊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西方社会格局中的人比作一捆一捆扎着的柴,聚在一起形成边界清晰的集合结构,而传统中国社会格局,像石头掷在水面上的波纹,每个人是涟漪中心,涟漪间互相干涉。

 

我们却误以为亲疏远近,比死守边界重要。如果越界了,很多人第一反应不会心理不适而抗拒,反而劝说自己弱化界限是为了走向亲密。所以很多人,默许别人越界打乱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产生焦虑,导致浪费时间和自我丧失。

 

2017年圣诞节,29岁的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杀身亡,原因是无力拒绝导师的无理使唤。

 

有限的求学时光,寄托他改变命运的厚望,却被耗在了陪导师擦车洗车逛超市挂窗帘等日常琐事应酬上,甚至感情生活也被干涉。时间被占用生命被消耗,学术没进展,出国没下文,他感到人生惨淡走投无路,步上绝路。

 

他与其硕导聊天记录佐证了死因:“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

 

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平生无力抗争,最后只能以死拒绝。自杀博士这种从不抗争到以极端形式的拒绝发人深思。我们很多时候不会恰当拒绝,只会逼急了来一声怒吼嚎叫,或者牢骚满腹,做一些无效反抗。

 

曼德拉自传里写到过一个场景。19635,他刚进卢本岛监狱时,狱警要求新犯人跑步前进。他对狱友说:“这可不行,一旦开了这个言听计从的先例,以后就任人宰割了。”面对狱警的死亡威胁,他走到队伍前面,不跑步,反而放慢脚步,狱警也就只好灰溜溜跟了进去。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不断碰触的,过程中对尺度彼此点滴试探。聪明的人会用心观察,防微杜渐守护个人边界不受侵犯。

 

  04  

 

清晰的内心边界助你脱颖而出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只有懂得拒绝干扰,才能塑造理想自我。个人边界也等同于常说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娜塔莉·波特曼13岁因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红了。之后她没有像其他童星延续受欢迎的小萝莉风格。她有意识“拒绝了所有带有‘萝莉’色彩的角色”,因为“不想成为别人的性幻想对象”。

 

她拒绝靠美貌与青春混饭吃,这就是她的个人边界。她推掉了可能让自己大红大紫的《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去参演舞台剧《安妮日记》,锤炼自己的演技。

 

维护个人边界,有时需要放弃一些别人看来很重要的东西,如《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勇敢抛却如鱼得水的安逸环境,回归真我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为足够清醒,娜塔莉拒绝了名利诱惑。在很多好莱坞明星饱受迷失自我认知苦恼时,18岁的她以全A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同时录取。22岁取得哈佛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她又回到故乡耶路撒冷进行研究生课程。

 

学业结束后回到演艺事业,《黑天鹅》一片令她赢得了小金人,后再次凭借《第一夫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如果说美貌是娜塔莉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那她内心清晰的个人边界不断铸就出的识别世界的精准与通透,帮她规避掉耗费时间的迷茫和曲折,才是她脱颖而出前景光明的利器。

 

敢于设立清晰的个人边界是一种成熟,一种自信,一种气度,是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格局,更是直视内心的智慧,坚持真我的勇气。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