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精神分析

Mahler(1972) 分离个体化的前三个阶段(二)

发布时间:2022-9-12 浏览次数:907



马勒根据对孩子的大量观察将这个过程分为:融合期(0-4个月)(混沌期),分化萌芽期(4-7个月)(开始有些懵懂的想法),探索期(7-14个月)(好奇宝宝开始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这里试试,那里试试),意识到现实(14个月-3岁)(世界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自己也不全能,开始接受一些现实),建立客体恒常性期(现实的自我发展)。“这几个阶段在我们成长中不断重演,最后引领我们成为一个成熟,能够自我负责的人。

第一个阶段:分化萌芽期 DIFFERENTIATION

在大约在孩子45个月大,共生高峰期时,一些行为显示了分离个体化的第一个子阶段,即分化期开始出现了,代表着于从母婴共生状态中孵化出来。在共生的这的几个月里,通过前自我的活动,Spitz称之为感觉接受能力,婴儿借助共生中被母亲照料的那一半熟悉了自己,表现出不特定的社交微笑,渐渐的变成(优先)对母亲产生了特定的微笑反应,这是婴儿和母亲之间建立特定联系的最好证明。

在共生的安全氛围中,主要是肢体接触带来的感知和肠本体感觉所带来的愉悦在个体内部持续存在,以及外部刺激逐渐成熟的外部感官给个体带去的愉悦,所导致的注意力投注,这两种形式的专注可以自由振荡((Spiegel1959Rose1964)。结果是一种最佳的共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共生状态之外的分化被拓展出来,并且平稳发展。我认为,这一孵化过程是一个个体的感觉-知觉-意识系统逐渐发育的过程,这也预示着婴儿-学步期儿童,在醒着时,有一个持续存在的敏锐感官系统(参见Wolff1959)。

换言之,在共生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注意力大部分是向内的,或者注意力以一种有些模糊的感同身受方式集中在共生状态,随着婴儿的对外界的感知能力的增长,婴儿的注意力逐渐不断地在积累的基础上得以拓展。由于在共生阶段,孩子最关注的是母亲,所以孩子的这种变化更多是一种量上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慢慢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离开和出现、体验的记忆和这种注意力整合在了一起;对于其中不好的体验孩子是无法靠自己得以完全修复,但是我们可以预见母亲的照料是可以修复这部分的。

孩子会通过拽头发、拍脸的方式,用手、触觉和视觉的方式对母亲的嘴、鼻子、脸以及身体遮盖(包裹)的部分和未遮盖的部分进行探索,这种行为在孩子67个月大的时候会到高峰期。此外,孩子还会发现母亲佩戴的胸针、眼镜或吊坠。孩子可能开始玩躲猫猫游戏,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扮演的仍然是一个被动角色。之后这些会逐渐发展成为通过比对熟悉的事物来发现和了解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的认知功能,西尔维娅·布洛迪(Sylvia Brody)将之称为海关检查

正是在分离个体化的第一个阶段,正常情况下,从身体意义上来说,所有婴儿都能从,只能坐在母亲膝盖上与母亲融合的完全被动的状态,实现分离初步尝试。他们会用手臂和腿抵住母亲的抱持,似乎是想要更好地观察母亲和周围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辨识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倾向和模式,以及分化阶段本身的一般特征。这个阶段他们都喜欢冒险,稍稍远离母亲紧紧环绕的手臂;如果他们能够从母亲的膝盖上下来,他们喜欢留在母亲身边或爬到离母亲尽可能近的地方,比如,在母亲的脚边玩耍。

一旦婴儿个体化进展到能够从视觉和触觉上识别出母亲后,面对陌生人,婴儿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惊讶和恐惧(通常称为陌生人反应),他会从远处或近距离对他人的面部进行长时间视觉和触觉的探索和研究。他似乎在对比陌生人与母亲在脸部特征、外观、感觉、轮廓和纹理、以及其他心理印象上的差异。如果联想到其他有趣的新体验,他还会回头看看母亲的脸。

对于那些在共生阶段,表现比较优异且自信的婴儿(Benedek1938),他们在观察陌生人时,主要体验到的是好奇和惊奇。相比之下,对于信任能力较差的婴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认生,或者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轻度认生,这个会短暂地干扰令人愉悦的审视陌生人行为。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及其构成其变化的因素,构成了我们评估个体的欲望客体、社会化以及客体恒常性第一步时的重要线索和方面。


作者:格丽特·马勒

翻译:柯晓燕 Leo Chen

转自心理学空间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