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婚姻与情感

独立与“假性”独立

发布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2242

Candy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都什么年代了,还靠男人吃饭。"对于坐在自己邻座,上班经常"摸鱼",没事就给男友打电话嗲声嗲气要这要那的同事JulyCandy是很不屑一顾的。"长这么大,我还没花过男人一分钱呢,都是我自己挣的。" Candy对此很是得意。

从小就被离婚的妈妈教导:"这个世界上谁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才是靠得住的。" Candy很小就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独立。大学四年,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做家教打零工上了。毕业以后,一咬牙,做了销售。几年以后,同寝室的姐妹们还在过着每月工资"吃光用光"的小日子,小有积蓄的她,已经贷款在市区给自己买了一套房子了。虽说如此,当夜深人静,自己独床头,Candy偶尔还是有着一闪而过的悲哀:难道这一辈子就真的只能靠自己了吗?

独立与"假性"独立


我们从婴儿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不仅是生理层面上从对父母的依赖到独立的过程,更是心理层面上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不论是过分的依赖(找不到自我,什么都靠别人),还是过分的的独立(就像Candy,什么都靠自己,完全不依靠别人),都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独立,是在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既能够与自己独处,又能够依恋于他者。那么,不成熟的独立("假性"独立)是怎么形成的呢?


早期依恋关系的缺失


0~1岁是婴儿剪断与母亲脐带连接以后的生命起始阶段,也是基本安全感开始建立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母亲(或者替代性的母亲,如奶妈等)是始终在场并且稳定存在的,能够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能够共情性地与婴儿建立起连接,婴儿在妈妈的怀中感觉到温暖舒适安全的,是婴儿与他人建立起安全型依恋的起始阶段。而如果这个阶段,照料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使婴儿产生一种"稳定的临在感",例如除了吃奶以外,婴儿一个人被扔在摇篮里无人照看,或者照料者经常更换等,都会对婴儿长大以后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产生影响。


当然,0~1岁只是开始阶段,照料者对孩子共情性的关注是伴随孩子成长始终的。如果早期依恋关系存在缺失,例如被忽略、被遗弃,甚至被虐待,那么孩子在内心深处就会建立起一个不安全的关系模式,潜意识里会担心如果将自己"托付"于他人,就会重复早年所经历的痛苦。为了逃离痛苦,不同的人会建立不同的应对模式(防御),假装不需要他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也是其中一种。因为,不需要他人,也就意味着不会被他人伤害,但同时也会有损失,那就是无法体验亲密关系里美好的一面。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情况,例如早年被抛弃,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也处于一种不断被抛弃的状态中,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强迫性重复",那是因为除此以外,他不会以其他的方式建立关系,"最糟糕的关系,也总好过没有关系"。


正常三角关系的缺失

孩子早期的依附关系通常是"二元关系",常见的是与妈妈的关系比较紧密,甚至是带有一种独占性的紧密。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与孩子开始"分离",在这个越来越大的空间里,爸爸开始介入进来,"三角关系"慢慢形成。我们一辈子都在处理和"两个人"的关系-女人和男人,而这种学习最早是在家庭中开始的。


如果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成熟的亲密关系,或者哪怕父母离婚了,但是双方或者一方在孩子的内心建立了另一方的"好"的形象,那么孩子会内化这种"好"的关系,并且在成年后有勇气和力量建立起稳定的亲密关系


反之,则比较困难。就像故事中的Candy,母亲早年离婚,很显然她的"谁都靠不住",或者更进一步地说,就是"男人是靠不住的"源自于她自己失败的亲密关系。此时,Candy的母亲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虽然前夫可能让她失望了,但她仍然可以在孩子的心里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值得依靠的父亲形象,给孩子灌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男人仍然是可靠的,亲密关系仍然是值得向往的;另一个,就像她现在所做的,让孩子成了她自己失败婚姻的承载者,使得孩子的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完成自己成长的任务,而成为一个代际传递的牺牲者。


只是,前者是非常难做到的,它需要Candy的母亲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和包容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到父母身上。生活不易,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成为"理想"的父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没有能力做到。我们能做的,唯有接纳自己生命过往的一切,并承担起对自己命运的责任!



1547603290175256.jpg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