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晓然原创

生活在别处

发布时间:2012-4-12 浏览次数:3409

 

  “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也将其作为自己一部小说的书名。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刻画了一位有天分的富有想像力和激情的年轻诗人,究其一生辗转于理想和现实的边沿。作者所表达的“生活在别处”的意思,如吕雨新在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中写到:生活在别处,对于诗人们来说,他们相信真正的生活,具有行动力的现实生活永远在召唤着,仿佛伸手可及,却永远被一层透明的墙所阻隔现实的行为世界像遥远的地平线一样,永远在远方。他们永远是不成功的幻想世界的迷亡者。 

  生活在别处,对于诗人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宿命。对于我们芸芸众生也是如此。年轻人也如诗人般充满激情,生活于他们永远是前方的海市蜃楼;中年人或功成名就或郁郁不得志,生活于他们是前后半生的交错迷离;老年人日暮余晖,生活于他们是往事的酸甜苦辣。没有此地的生活,生活都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在上晓然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初级班的时候,接受了武汉市心理医院的李小龙医生做的自我体验,让我对“生活在别处”有了别样的理解。

   我们经常会困顿于现实生活中种种烦人绞心的大事或小事。何谓大,何谓小?最终不过是自己纠缠自己,缠绕于内心的万千情愫,无事成小,小事变大,难以逃脱,有如窒息。但往往这万般难受之感,只要心中的某一未名的情结被解开,便顷刻烟消云散,顿有如释重负之感,心中无比敞亮。自我体验就是找出那未名的情结,并将她打开的过程。这是个神奇的过程,督导师引领着体验者回到生命比较原初的状态,像是坐上了时光穿梭机,记忆一幕幕重现、倒流,一直到情结的原发时期。忽然之间,终于发现现在生活中所有的种种情感体验,或对离别的异常伤感,或对失败的极度惧怕,或对情感的分外疏离¼原来是那样的似曾相识。生活有多久,最初的感觉就延续了多久,生活的现实事情不同,但引发的内心情感却是雷同的,一切其实是不自觉的重复。象一个人为什么爱的能力强,被爱的能力弱呢?其实爱别人是一种重复,对别人给予的爱的拒绝也是一种重复。一切都原发于现在都可能无从记忆的婴孩时候。爱,是对别人的奉献,和对自身的牺牲,好像是如此,至少形式是如此。可事实上爱的能力强的人真正的渴望还是想爱自己,只不过是通过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和满足爱的感觉,想像着这爱是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或是希望通过爱别人多些从而获得别人爱的回赠。既然爱是他所渴望的,为什么当别人给予爱的时候,接受起来是那样的惴惴不安,只能回绝心里才能坦然些呢?因为当别人给予爱的时候不单唤起了曾经对爱的渴求,更唤起了对爱渴求不得的愤怒、怨恨,但是愤怒、怨恨的情感是不被允许的,对爱的客体有这样的情感会是会让人不安和焦虑的,为了缓解这样的焦虑,自身便会以内疚的情感代之,转化为觉得对别人有愧疚之情。所以对别人爱的回绝其实潜意识里表达的是愤怒-你居然没有及时的给予爱,事实上表现出来的是客气、推让-我哪能拥有你给予的爱呢,我不能,不应该的。这些感情的变化和体验早到可能还在襁褓的时候,对妈妈的爱渴求而不得。长大后的生活只是激活或是唤起了曾经那最原始的情感,使得曾经的情感模式不断地重复下去,只到有有一天认识到了那情结的所在,才有被解开的可能,重复才会被终结。

  所以我们好像真实地生活在现在,其实一直生活在曾经身处但却不曾远离的过去之中,每个人都带者深深的生长烙印。原来,生活在别处。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原创  作者张谨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