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5-9 浏览次数:1587
总是倒腾过去留下的印记,而又在现实中看不到改变,真的是无力又迷茫;接下来就自问,咨询真的有用吗?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认命吧?
这个节点是个关键。如果就此中断了咨询,可能真的就变成了咨询没什么用——当然很可能你只是意识上觉得没用,潜意识发生了什么还不一定。从潜意识被意识化,到改变的发生会有一段距离,中间需要一些时间或者契机的转化过程。即使真的没什么用,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你人生之河向前奔流中岸边的一处风景。
我想说,等一等。改变需要主动去创造,也需要等待。
我知道,我要在这里等一下来访者;而来访者,也需要等一下他自己。
咨询进入尾声,他突然对我说:“我好像知道了那个好处……”“哦?”我开始好奇。他有点不好意思:“我不断去想让我感到很痛苦,我想让那些长辈们看到我的痛苦,以后他们就不敢对我进行道德和金钱上的绑架了。我需要用痛苦去震慑他们。”
我笑了:“这可是你自己发现的呦。”他眼里立刻有了光彩。喃喃自语道:“就是这样。”重复了四次。
我不知道这样的发现对这个来访者改善他的强迫性思维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在未来,可以相对自由地使用这个功能:在面对家族长辈们时,“假装”痛苦以不再被“胁迫”,回到自己时,也不必以强迫思维自我折磨。有意识和无意识是同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但学会分开去用,带给个人的感受差距,实在太大。
作为咨询师,同时我也是来访者。
在作为来访者的初期,我开始做笔记,在每次咨询过后记录一些关键词和咨询师给我的解释。我看见很多陌生的自己,或错愕或沮丧,经常在结束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也以为,只要我得到了更多的分析和解释,人生就将从此不同。然而毫无悬念,我的咨询顺利地遇到了瓶颈,而且不止一次。
把改变的唯一或最大希望寄托于咨询,无异于把自己的生命彻底交给另一个人。改变是经由咨询过程发生的,却不仅仅限于咨询之中。如果你的咨询正处于上述的疲倦期,除了和你的咨询师讨论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可是我们忘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真正可以左右我们的资源和能力越来越弱;只是我们接着又启用了“自我的可塑性下降”的防御,让自己觉得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
就像电视剧里说的:接下来我要做自己觉得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的更好;或者是我以为别人认为的更好的自己。
你可曾听过来自家人这样耳熟能详的话:“怎么样?当初不听话,我们会害你吗?”接下来你感到很, , 懊恼,听不进去他们再次热心为你出谋划策,痛恨自己为什么不争气,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很难。
真正可以开始改变的起点,恰恰就在这里。如果你顺势被别人的评价系统再次卷走,就要再次重复那些无奈;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平坦的位置,回到自身的价值系统中。
咨询内外是一个整体,需要内外兼修。在咨询内探索过去不被了解的部分,在咨询外用于社会功能的伸展发挥;虽然过程中有恐惧彷徨,也需要历经忍耐和等待。如此经历很多次往返,慢慢靠近想要的生活,成为更加和谐的自己。
* 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
2025-4-8
2025-4-3
2025-4-2
2025-3-28
2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