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案例分析

如何让“跳楼门”不再重演?解读

发布时间:2011-3-28 浏览次数:2940

         短短四个月内,富士康员工“十连跳”折射“世界工厂”心理危机

  从1月23日至今,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富士康接连出现了员工“十连跳”系列自杀事件,绝大多数当事人的年龄在18岁到22岁之间,来自农村家庭,他们当中入职时间最长的只有一年半,最短的20多天。

  据称,其实富士康员工的薪资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加班按劳动法规支付工资,免费提供工作餐、住宿,依法购买保险,享有国家规定的假期……

  就在富士康接连的坠楼事件发生之后,来自各地的应聘者们依旧拥挤在该企业总部的招聘处渴望谋得职位。而这些新来者以及该企业的员工,还能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飞扬青春吗?接连发生悲剧的富士康,能不能有效地遏制悲剧的再次发生?有着“世界制造工厂”之称的中国企业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个人:人际关系“荒漠”需要改变

  什么原因造成富士康的“十连跳”?有批评说是管理出现了问题,也有人归咎于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一名富士康员工说:“这里没有人关心你想什么,你高兴还是郁闷,因为人太多了。”23岁的贵州人蒙景迪,曾与跳楼身亡的马向前住同一个寝室。他的寝室住了10个人,因为来自10个不同部门,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住了7个月,还不知道同寝室其他9个人的姓名,“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

  同事之间人际关系淡漠,上下级关系也显得紧张,员工马某说:“每天十来个小时的工作很单调,而且工作纪律很严格,随便与同事说话就会被上司批评,严重的还会记过。”该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坤也坦承,少数基层的线、组长会用相对粗暴的方式管理员工,让公司的好政策无法惠及到普通员工。他说:“你真的能触及到42万人每一个人的心灵吗?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没有本事做到这一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批少经挫折的年轻人到深圳这样的大都市打工,面对都市繁华和低廉薪酬的强烈反差,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专家认为,在工厂封闭的环境中,等级森严的管理对年轻人的自信心和人格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打击,而一旦出现精神困惑,又没人可以倾诉,这时如果整个社会的心理调适机制没有适时跟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在心理咨询师荀焱看来,跳楼体现了一种对自我极度不认可的姿态,说明自杀者已承受了太多负面情绪。此外,负面情绪会有一种极强的感染性,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也会影响一些人,令其潜意识中有模仿倾向。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樊富珉表示,日本和美国的企业里设有卫生、健康保健、工会等部门,为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提供服务。而我国用人单位的工会、党委、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等部门,也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

  社会:打开“围墙”让外来工融入社区

  据了解,富士康在深圳的员工达到42万人,他们就像是“被植入了电脑芯片的人”,每天都在接受同一种指令,到固定的地方吃饭、上班、睡觉。大部分员工在厂区外能消费得起的地方,除了一两个溜冰场,便是一些网吧和小吃摊。平时处于紧张劳作的年轻员工,在工作之余也不容易找到放松和娱乐的场所。

  “富士康发生的十起跳楼事件,是工人闭塞在狭窄的个人空间对社会生活没有预期造成的,背后是这个社会缺乏一些利益平衡系统。”专家认为,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劳动者聚集区,教育、医疗、图书馆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如何尽快延伸到企业厂区内和周边地区,成为了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已超出了企业兴衰的单一层面,而事关一个地区的稳定和谐。

  只有进一步健全相应的社会配套管理机制,才能不把数以万计的外来工“隔离”在城市的边缘。“富士康‘跳楼’事件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对外来打工者社会权益、生活权益的‘欠债’已到了不得不还的时候。”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富士康所面临的问题正是“转型中国”的缩影,数十万人口迁移,却没有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配套。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等,作出长远规划,打开企业的“围墙”,让员工更多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被封闭在厂区。

  企业:保障员工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富士康集团卫生部部长芮新明表示,目前已耗资百万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希望能减少悲剧的再次发生。而在该企业的厂区内,最近前去进行心理咨询和求助的人明显增多。785785,谐音“请帮我请帮我”,如今员工只要拨打这个固定热线电话,各个部门都会联动起来,正因为有了热线电话,20余起有可能发生的悲剧得到了有效的干预。

  虽说企业不应等到跳楼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之后,才恍然大悟应该做些什么。但是,相比起目前大多数仍旧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无动于衷的单位而言,这样做了就是一种进步。

  心理咨询师彭瑞林说,像一些企业就有不错的帮助员工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会发给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一张健身卡,要求带着其家人去健身房,不去者要扣工资。这样一方面,让该员工与家人有较多时间交流,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缓解其工作压力

      

  法国电信从2004年开展重组计划,此后3年内裁员2.2万人,导致该公司2008年至2009年间共有35名员工自杀身亡。该公司最早是法国国有垄断企业,该公司65%的员工仍然享有政府公务员待遇,无法被解雇,因此很多员工都被重新调整到公司的其他部门。工会组织指责大规模的重组导致了大量自杀事件。

  法国巴黎检察院已经开始对法国电信的管理层展开初步刑事调查,指控管理人员导致了该公司多名员工自杀。巴黎检察院的发言人称,法国劳工部的巡视员此前发布了一份报告,批评法国电信的员工待遇问题。该报告显示,法国电信2004年开展的重组计划将在此后3年内裁员2.2万人,这一行为“等同于骚扰”。

  维特效应: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

  心理学家表示,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有着类似境遇的人很可能效仿,心理学称之为“维特效应”。有观点认为,“维特效应”只是导致自杀者选择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遇到的“问题”,才是导致自杀的根源。

  “维特效应”源于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人们对于书中维特的命运都不免一洒同情泪,小说发表后,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

  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家戴维·菲利普斯由此得出结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后,就生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这里面贯穿着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