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儿童与青少年

童年是怎么消逝的?

发布时间:2018-5-29 浏览次数:2309


提到童年,你会想起什么呢?

是喜欢的动画片、好吃的零食、课间的游戏,还是写不完的作业?



现在的儿童,还有童年么?

现在的孩子,很多放学回来就捧着手机看,电视上多的是小小年纪便大方得体,举手投足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下,儿童似乎早早地踏入了成人的世界,离童真越来越远,儿童过早地“成人化”也日渐成为普遍的现象。



      波兹曼在《消逝的童年》一书提出,在电视时代,我们只有三个阶段:婴儿期,老年期,中间则被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童年在人生阶段中消失了。


  电子产品普及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播没有了界限。儿童能观察的行为,能模仿的对象大大的扩大,甚至打破了以往所认为的成人与儿童的界限。现在的儿童能更早的接触一些本不适合他们年龄的信息,他们在观察和模仿中更早的“成人化”。也在榜样示范中增加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儿童成人化将导致童年的消逝。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有助于对童年的消逝这一当今重要问题的理解。


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受到替代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如,看到别人的成功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加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自己就会避免那样做。同时,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榜样不仅有现实的人类主体,还包括各种具有行为规则信息的环境刺激。因此,观察的对象、被模仿的榜样可以扩大到电影、电视和小说中的人物等。可见,在电视与网络普及的信息时代,观察学习的榜样是相当广泛的。


      早期,信息主要通过文字保存和传播,它要求人们有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成人和儿童的界限也逐渐形成。儿童通过学校学习接受正式的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下,按照一定的进程,逐步被告知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并逐步转变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儿童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常就处于他们身边,并且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安排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在许多方面与成人相区别。儿童有自己有别于成人的服装;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也不同,成人会控制属于自己的秘密,区分出一些不能在儿童面前提及的话题,如恋爱婚姻或性话语等。


儿童无需经过漫长的学校训练和有规律有层次的观察学习获得知识与习得行为,无需在全神贯注的读书中追随作者的思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只需漫不经心的瞥几眼电视屏幕就可以获取和成人同等的信息。电视敞开了一直被成人私藏的秘密,并把它不顾对象地一下子公之于众。当然,除了电视节目外还有更为繁杂的网络信息。


       儿童能够接触的电视与网络传达的信息是以前通过家庭和学校的逐步教育获得的信息所无发比拟的。电视、网络给儿童呈现的“偶像”使儿童获取远超越他们年龄的信息,在观察学习和模仿中过快的“成人化”。当今,儿童过于成熟的装扮、不合年龄的语言、低龄化的恋爱等等现象,都不再是新鲜的、使人惊讶的。促成童年消逝的种子就此萌芽。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按照班杜拉的说法,“人们对自我效能的信念会对他们选择的活动的追求进程,从事这种活动会尽多大努力,遭遇障碍和失败时会坚持多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从挫折中恢复过来等方面产生影响。”自我效能影响着思维、动机、行为和情绪唤醒。


自我效能在“童年的消逝”中扮演的角色多数源于同龄人的示范作用。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之前电视上有一个由小孩组成的歌唱比赛节目,演唱者和评委都是小孩,他们都小于十五岁,最小的评委只有四岁。演唱的男生忧郁深沉,一副成熟稳重不苟言笑的样子,脸上挂着迷离的眼神;演唱的女生则性感火辣。他们唱的歌也不是我们以为的儿歌,而是张惠妹、林宥嘉等歌手的情歌,也唱国外的摇滚,表情投入,或深情或奔放,完全不像一个该唱着天真单纯的儿歌的小孩唱出来的。评委则是“妙语连珠”,网络热门流行用语信手拈来,犀利不亚于成人,丝毫没有孩子的天真烂漫之感。


这些电视节目中的儿童给电视机前的儿童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知道他们能“胜任”的不仅限于儿童领域的事物,他们完全“有能力”像个成人那样。用班杜拉的术语描述,这就是一种替代性经验


另外,电视节目中的“成人化儿童”除了起到示范作用以外,他们不被“批评”,甚至赢得掌声,让更多的儿童不仅有“我也能这样做”的自我效能感,也有“我要像他们一样的”的诱因动机。这成了他们走向成熟的一大诱因,或者说是种替代性动机因素


    现在的儿童有机会自由穿梭于各种本属于成人的信息世界,有着极大的信息来源。他们接触的信息不仅告诉他们一些本不属于儿童领域的东西,而且告诉他们,他们做得到成人能做到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童年的消逝进程在悄悄加速。

    

    杜威说,“儿童的需求必须根据儿童是什么,现在需求什么,而不是将来是什么来决定。”虽然有一天儿童也会成为成人,但健康的发展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童年不应该消逝。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