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督导

心理治疗中的“拳击”艺术

发布时间:2018-4-19 浏览次数:3222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电影中提到,拳击的所有动作都是相反的:如果你想打出一记重拳,你就要先把身体收回;如果你想到左边去,你就要先往右边迈步。

 

其实,心理治疗也是这样。

 

你要是跟一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讲心理治疗的话,你教给他的内容,和他之前的理解,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比如说,在一段婴儿观察中,大家从一个孩子出生的第一个月以内就开始每周一次地观察他,到了他五个多月的时候,他们看到这个小婴儿坐在学步车上,学步车兜住了他的屁股,他用一双可爱的小脚在地板上蹦跳、跺来跺去。

 

你们是怎么观察他在学步车上用脚跺地、蹦跳的动作呢?

 

很多人会说,这个孩子开始学走路啦,这样可以促进他大腿肌肉的发展,锻炼协调性了,总之是一个很开心的方向。

 

可是,我却要告诉你,许多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可能是有害,甚至是危险的。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讲,孩子学习走路应该是在10个月左右的时候,在此之前孩子用腿蹦跳的动作往往都会损伤他的脊髓和膝盖,即便是在学步车上,车子可以兜住他的屁股,但是当他的脚跺下来,仍然是他的腿在承受自身的重量。而过小的孩子是难以承受这个重量的。


第二点就是彼此的互动,在拳击场上,两个拳手在较量时并非一味的攻击和防守,而是会不断地揣摩对方的出拳方式,也许对方还没出拳,你就已经感觉到了他要出拳,你们两个人的演绎,类似一段“共舞”。

 

心理治疗中,来访者治疗师之间也有这样的共舞。

 

我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有经验的治疗师初次接待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人,这个病人还兼有反社会型人格,治疗师也知晓这一点。


当他们同时坐在治疗室内,桌上放着一个特别大的玻璃烟灰缸。两个人都没动,但是他们都想到了这个烟灰缸。


 病人在心里想:

“他只要敢碰这个烟灰缸,我就抢回来砸他的光头!”


治疗师也在想:

“我应不应该把烟灰缸拿掉呢?”


最终,他决定没有拿掉这个烟灰缸。虽然他们谁也没提烟灰缸,但是两个人之间无形中却发生了这样的互动。

 

结果到了第二次治疗的时候,病人一进来就笑了,为什么呢?

 

烟灰缸不见了。

 

他们开始讨论这个事情,病人就说,其实上一次我心里在想,你要是胆敢碰这个烟灰缸,我就用它砸你的头。


作者在书中写道:虽然他是一个反社会型人格的病人,但是他的内心非常的脆弱,非常的自卑。他拿起这个东西去砸别人,好像是一种防卫,用来保护自己。如果你把它拿走了,就相当于是拿走他用来防卫的武器。所以,它在那里,你反而是安全的。

 

这就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互动 —— 两个人的共舞。


不过,有些人并不喜欢拳击这项运动,似乎显得很残暴,两个人在台上打的鼻青脸肿的。

 

这其实就是拳击的第三个意义,与攻击性的表达有关。就像有些工作压力很大的人,业余可能会打打拳击、玩玩射击,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积蓄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就是表达攻击性和愤怒的一种方式。

 

心理治疗也是这样,我们允许你表达自己的愤怒,还要教你如何合理地表达愤怒,有结构地表达愤怒。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