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督导

精神分析的四维空间与临床技能拓展

发布时间:2018-3-27 浏览次数:3108

如何提高精神分析的临床技能是国内同道非常关心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我国首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认证精神分析师林涛博士。林涛博士先后留学德国和英国,熟悉国外的培训体系,并且有丰富的国内教学经验,最近他推动的“精神分析临床技能拓展项目”很受关注。我们邀请林涛博士来跟大家分享他对精神分析的学习、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观点以及他在“精神分析临床技能拓展项目”中的教学理念。

问:林老师,您是否可以谈谈如何学习精神分析,提高临床技能?

林涛:精神分析是一门探索和理解潜意识的科学,因此,学习精神分析就是学习如何探索和理解潜意识。西方发展成熟的精神分析师的培训是一个体系,包括理论学习、个人分析、临床实践和技能培训,后者包括临床教学、个人和团体案例督导等。这里我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师是针对高频(不同学派有所不同,一般范围在3-5次/周)的躺椅式分析而言的,而我们国内大多实践的是低频(1-2次/周)面对面的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但因为两者在培训理念上是非常相似的,在这里为了方便描述,我就一并说精神分析了。


我们来一起解读一下培训体系的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在精神分析的学习中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理论的指引就失去了方向,而在理论背景指引下的临床工作才能保证精神分析的专业性;但显然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因为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之间是有鸿沟的,跨越这个鸿沟的桥梁是体验。我们可以借用Bion的预设概念(preconception)-体验(experience)-概念(conception)来理解,简单讲,精神分析的一切真理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原本存在的(preconception),但是我们无法命名和理解它们,当精神分析的理论与体验相遇的时候,会在我们心中激发出赋予体验以意义的理解来,此时,我们就真正悟到了理论的真谛。所以,我们会看到体验是很关键的部分,在精神分析的培训中,涉及体验的部分主要是个人分析和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但实际上,体验一定也来自于生活的每个瞬间、每个角落。

个人分析:

个人分析在培训中是个人成长的核心方式,尽管精神分析的培训体系都会涉及促进个人成长。个人分析是在分析师的帮助下来探索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潜意识。弗洛伊德曾指出,精神分析师对病人潜意识的探索是不可能超越对自己潜意识探索的局限的。可见,分析师的个人成长对精神分析临床技能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师的临床技能的深度归根到底会落脚在个人成长的实处。

技能培训:

掌握了理论,有了个人分析,还是不够,培训体系给技能培训也留有空间,因为要成为一位胜任的分析师,是不能没有技能培训的,当然技能培训又是与理论学习和个人分析融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我们既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去体会,也需要得到有经验的分析师的指导和经验的分享。


问:林老师,有些同道学习精神分析总感到有些困难,甚至有的同道仍不确定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该如何与病人互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林涛: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特定的情况,无法做出具体分析。但就整个精神分析学习而言,还是有些可以探讨的部分。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现象、每个人的心理呈现比作四维空间的话,我们对它们的觉察和理解在某个时刻或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处于某个维度,如果是一维,就无法看到二维、三维和四维的部分(或者也许更多的维度),如果是二维,可以看到一维和二维,却无法知道还有三维、四维的存在。我认为精神分析可以比作四维空间,即“精神分析的四维空间”。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精神分析的学习实际是一个不断扩展维度的过程。假如我们感觉自己在精神分析方面的学习有些止步不前,那么我们可能在某个较低维度徘徊,需要有所突破,进入高维度。而这个突破就是我们临床技能的拓展。


问:林老师,您可否说得再具体些?


林涛:首先我们要对技术和技能这两个概念做出区分:技术可以理解为掌握操作的程序,重在“做”;技能可以理解为依各种情境运用技术的能力,重在“运用”能力。要有能力在各种情境中运用技术,当然首先要学习掌握技术,但掌握了技术可能会带来一种错觉,认为可以做治疗了,但实践中会发现,有时似乎可以,有时行不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如何依情境变化运用,即还没有发展出技能来。

我们以共情为例。共情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技能部分,是可以设身处地觉知和表达对方感受的能力。如果我们从来不了解共情技术,那么当我们学习到共情技术的时候,我们会有收获,把共情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可能会推进治疗关系的发展,但也可能在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到仍无法推进,甚至适得其反,于是我们开始感觉到原先的领悟是有局限的。然后,我们有了进一步拓展临床技能的需要。 


问:林老师,您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

林涛:当我们要共情病人的时候,应该有个前提,即病人是有需要被共情的。如果深处痛苦的病人,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他并不希望有人接近他的痛苦,那么共情其痛苦者反而成了闯入者。只是倾听和陪伴而没有直接共情其痛苦却有了共情的效果,共情到病人在那一刻需要保留自己的空间,并尊重他的边界和需要。于是,我们开始理解,仅仅感知到病人的痛苦并传递这种感知是不够的。这既可能涉及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比如,共情什么、以什么样的 方式(言语、非言语)传递共情等;也可能与自我的觉察有关,比如,我们始终需要觉察和区分哪些是我们自恋的需要哪些是病人的需要。不分场合的共情表达可能源自分析师的自恋问题,这个理解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如果分析师痛苦的时候很需要别人的共情,可能会潜意识投射性地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于是,分析师的共情不再是为了帮助病人,而可能满足的是自己的潜意识需要和愿望。我们要做的是要对我们内在的这个部分保持觉察,充分利用它来促进我们帮助病人,而不是潜意识地利用病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上面的情况可以是意识层面的,我们还可以突破这个维度,这要涉及到病人的潜意识幻想。如果潜意识幻想中的迫害性客体投射到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共情却会被他体验为迫害性的攻击,比如,当你共情病人的痛苦时,她却认为你在取笑她,或者对你说不需要你的同情,而我们知道,同情的本质是一种“蔑视”,显然她的感受是你在攻击她。有时,你越是共情,病人越攻击你,因为她妒忌(envy)你的平静,她要让你也痛苦来缓解妒忌所带来的痛苦;在妒忌的人的幻想中,是你剥夺了属于她的美好,她需要的不是你用你所拥有的美好来帮助她,而是要摧毁你的美好。上面的例子正反映了克莱因客体关系学派的核心理念所在,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不可否认,但内部客体关系、潜意识幻想、投射认同等等同样不可被忽视,后者会扭曲个体对客观环境的感知。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分析师在治疗中用心地帮助病人,却还被病人攻击了。理解到了这个维度,我们就更能容纳病人的攻击了,因为我们突破了只是感受攻击和被攻击这个局限的维度,深入到了理解的维度。

上面的投射认同是发生在病人的内部世界,她将迫害性客体投射到分析师身上,她认同了投射的部分,于是分析师在病人的感知中就变成了坏的客体。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时候是另一种投射认同的形式,分析师自己会认同病人的投射,甚至见诸行动。分析师需要理解病人痛苦的潜意识意义,例如,是否病人以此种自虐、自我挫败的方式来换取分析师的和关心,这是她感受亲密的模式,分析师的共情会让病人的潜意识需要获得满足。在这个意义上,分析师的共情反而成了分析师的见诸行动,那个需要被分析和理解的潜意识愿望就这样被无声地搁置了。这样的分析持续下去,双方貌似都感觉不错,因为在分析情境中有一个感受到爱的病人,和一个满足于共情效果的分析师,却浑然不知一切都在病人的潜意识的控制中。这样的分析是无法走向深入的。


所以,突破低纬度的局限,可以向高维度甚至四维空间的探索是我们每位心理学同道都需要深入体会的能力。我们会从书本以及其他途径了解一些概念和技术,但往往那是三维、甚至是二维、一维的,我们要好奇和探索更高的维度。如果学了什么,马上就觉得什么都懂了,那我们也就困在那个维度了,所以精神分析师是需要有探索和理解的兴趣的。例如,我们要谨慎只关注了表面的技术问题,但没有深入到运用技术的背景和理解潜意识的维度,即使明白了这个技术,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上面讨论的,共情在具体的案例治疗的某个临床时刻,其运用是复杂的,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技术运用的背景以及抱有对潜意识的兴趣,我们就陷入到较低纬度无法突破了。

我把“精神分析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概念,是要说明对精神分析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维度的、有层次的,这会促进我们放下无所不知的自大,抱着谦逊、尊重和探索的姿态走进精神分析。


我们学习和实践精神分析,要不断反思和体察我们在精神分析领域是否有不知晓的维度,包括在某个精神分析的临床时刻,反思和体察是否自己不知不觉只局限在了某个维度。有很多因素可能会限制我们对精神分析的感知和体会,例如,对精神分析潜意识的信任、探索潜意识的勇气、忍受未知的焦虑的能力,也包括个人对精神分析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可能是看不到的部分,当眼中只看效果的时候。例如,如果想要成为胜任的精神分析师,其中一个先决条件是能够容忍成长所带来的焦虑(这种焦虑的常见表现形式是“我要做点什么”、“我要治好他”),成长意味着可以忍受痛苦,允许它的浮现,并能够忍受等待中成长。能够忍受焦虑,并保持分析的态度,可以促进我们拓展觉知的维度。这也是我们每位精神分析从业者不断修炼、提升的方向。如Bion所言,“如果你没有可以容纳和消化焦虑的胃,你就选错了专业(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一个体系,她有自己的理念、目标、方法等。在精神分析里整合其他的治疗方法是要慎重的,以免陷入见诸行动的误区。精神分析师需要理解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在移情-反移情关系中的潜意识意义,而不是简单为了“疗效”去整合。

以上这些例子的讨论,都是在反映一个维度问题,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探索和发现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它也反映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分析的态度、分析的心灵。


有关这部分内容,我在今年8月将在北京和济南举行的公开讲座“分析心灵浮现”里会有详细的讨论。这个公开讲座是“精神分析临床技能拓展项目”的开篇讲座。


问:您是否可以更详细地介绍一下“精神分析临床技能拓展项目”?如果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学习,会给大家带来什么?

林涛:刚才我们提到了精神分析的四维空间,也谈到了从事精神分析的临床工作会面对的焦虑和未知以及精神分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由此会引出我们对很多临床现象的理解。例如,过分执着于理论概念的学习很可能源自对未知的焦虑,而这在临床实践中会阻碍探索的过程,导致自己局限于某个维度而不自知。

“精神分析临床技能拓展项目”的目标是促进每位同道对自我和临床实践的觉察和体悟,发展个人的潜能。这是一个配套的项目,专题研讨系列之“分析心灵浮现”版块是为了夯实对精神分析最根本的临床核心问题的理解和体悟,而“克莱因客体关系学派理论与实务系列”版块则是在一个特色的临床体系里走向深入。这两个版块并非分割的,而是彼此渗透的。这个项目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介绍,而更是一个通过临床主题的探讨、分享经验促进大家通过体悟来觉察未知领域的能力。

精神分析临床技能专题研讨系列之“分析心灵浮现”版块每期会选择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的临床专题,加深对相关专题的意义的体悟。例如,今年8月第一期选取了“分析的设置”这个专题,但不是重复讲设置的具体内容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部分,而是探讨设置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以及阻抗、移情反移情、见诸行动是如何在设置这个平台上展现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设置并不是刻板的条例,设置中体现的是分析的关系,而且往往是最体现潜意识的关系部分。分析师在设置上遇到困难,除可能与当时的反移情体验密切相关外,不可忽略的另一事实是对设置的意义并不熟悉,无法灵活应对当下的临床互动。

国内培训项目很多,大家在学习了一些理论、概念和技术后,必然面临一个如何深入的问题。我个人的体会是,我们学习精神分析首先是在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后,要在一个体系(学派)里学到深处,逐渐会感受触类旁通的体验。切忌一会儿沾点这个学派概念,一会儿学点那个学派的理论,到头来一头雾水,哪个概念哪个理论都学不深。大家要明确一点,每个学派的概念一定是在她自身的体系内、框架内去理解其内涵的,她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如果你失去了对整个体系的学习和理解,你不会真正把握那个概念的真正内涵的。也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有些同道喜欢把一个学派的概念拿出来跟另一个学派的概念做个横向比较、区别,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很容易陷入片面的逻辑游戏,这个游戏有时还比较痛苦和挣扎,因为很难搞清楚,即使恍然大悟也往往是逻辑上的领悟,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临床实践越行越远。我在这里并不是说要进入一个体系,然后固步自封,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想说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个体系的意义。只有有了一个清晰的体系,才有了边界,才可能与其他的体系相互渗透、交流、整合,否则很可能是一锅粥。基于这个理解,我的看法是宜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抱以对精神分析的认真、严谨态度,接纳自己未知的状态,踏踏实实深入地学习某个方向,深入进去,不断修炼自己,逐渐去感受那种触类旁通的极致体验。


今年8月“克莱因客体关系学派理论与实务系列”的主旨就是基于上述理念,促进对客体关系感兴趣的同道深入学习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与实务,这是一项为期3年、每年3期共计324学时的高密度的学习,如此的高密度地深入精神分析的一个学派,我的希望是3年后和我一起学习、体悟的同道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扎实的框架和体系,为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潜能,拓展自己的临床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认真投入这个项目的学习,深刻体悟精神分析并学有所获的同道,对精神分析、对自己的职业身份的坚定和信任一定会有与众不同地感觉。

精神分析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我们需要在心中滋养这种态度和精神,我相信每位同道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而精神分析的态度和精神为我们的内在潜能的发挥指引方向,引领我们探索人类心灵最深层的真实,在这个过程中,也发展出我们一种特殊的职业认同感——精神分析师!


结语:非常感谢林涛博士就精神分析的学习、教学与实践分享了他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提出的“精神分析的四维空间”这个概念很生动地展现了我们对精神分析的学习和个人的成长是无止境的。正如林涛博士所言,“精神分析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我们要“放下无所不知的自大,抱着谦逊、尊重和探索的态度走进精神分析”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