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把父母的差评还给父母,让自己成为自己

发布时间:2018-1-8 浏览次数:1472



导语:


人这个东西,很多时候看上去似乎有头脑、有理性、有分析、有决策,而且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但其实我们好多人的前半生都是为父母而活着,并被他们所给的“差评”套住了。


咨询室里我见证了太多这样的人的故事:


因为父母无意而偏差的教育方式,他们紧张地过着生活,自我攻击,压抑自己......


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充满喧嚣和冲突,渴望平静,却总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圆满……



故事一

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时刻紧张焦虑的湄


我的一个来访者湄,总是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里。


但是她并不能说出这种焦虑。


她隐隐地觉得自己不对劲,但是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湄最初来咨询,不过是因为关系的问题,在很多次咨询过后,我们捋清了很多湄关系上的困境,


突然慢慢地觉察到掩藏在关系外表下的湄的焦虑问题:


那就是湄总是处在一种弥漫性的焦虑状态里,但是她对此似乎一无所知。


或者说在长久的生活里,湄已经默认了这种焦虑的合理性:


认为人就应该紧张焦虑的活着。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当然湄不清楚这种动机),湄总是让自己处在十分忙碌的“赶任务”状态,


所以看上去她总是十分的勤奋,不让自己有一丝空闲的时间。


忙着报这个班,那个班,湄的生活密不透风。

同时她还关注了几百个公众号,利用业余间隙见缝插针的充电。


湄说她不敢取消任何一个公众号,唯恐错过什么信息。


但是即便是处在这么上进忙碌状态的湄,她还是有着严重的焦虑。


焦虑总是会在每个闲下来的时间里冲进来,比如下班等车的时候,洗澡的时候。


每当这时候,湄的心情就变的极度的糟糕,


这种糟糕的心情有时会让她抓自己女儿的头发,想打女儿。

但湄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通过咨询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


从小生活在亲人互相攻击家庭氛围里的湄,每天让自己假装处在勤奋刻苦的忙碌状态,


是一种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每个人都时刻处在一种被攻击和否定的危险里,


所以湄紧张焦虑的性格不过是这种幼年生活的一种适应和延续。


现在的湄,即便已经长大,而且有了孩子,


但是紧张焦虑作为一种背景色,作为一种习惯还是停留在她的生活里。


毕竟,她从来没有体验过轻松愉悦的生活,


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放松下来。


她还以为:人就应该时刻忙碌紧张,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所以一闲下来的湄,就对自己充满了各种攻击。


其实不过是因为湄的父母早年见不得湄有空闲的时刻,


父母的诅咒、辱骂一直驱赶着她,并且这些诅咒、辱骂一直潜伏在她的身体里,代替她管理着自己。


在看清了自己真正为什么焦虑和这么攻击自己的真相后,


湄才发现自己接近40岁的人生其实一直为父母活着:


做一个时刻忙碌、免得被父母否定和指责的小孩。




故事二

处在冲突与自我憎恨里的杼

杼是我的另一个来访者。

杼的问题最开始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后来随着咨询的深入,渐渐地我发现杼的生活基调是:冲突和自我憎恨。


杼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


她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特别上进,


为此她总是为自己制定严格的目标计划。


但是无一例外的,在执行这些目标计划的过程中,


她都失败了。

于是,杼就时刻地陷入到这种强烈的自我憎恨和冲突里,


就像大战风车的唐吉柯德,总是处于内耗之中。

另外,我还发现杼的生活是没有目标的,看上去她总是为在自己制定目标,


但其实这些目标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让妈妈满意。

所有基于“让妈妈满意”制定的目标都不是基于杼的喜好制定的,都相对比较功利,


杼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充满强烈的结果导向,


也就是说其实她对她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感觉。

而且当杼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就会陷入到强烈的自我憎恨里,


在一次潜意识的探索里,杼终于说出了那个让她总是处于冲突状态的真相:


她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


- - - - -


原来杼有一个性格强势的妈妈,这个妈妈几乎从来不关注杼的感受,


而总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并且总是否定指责杼,


当杼做得不好的时候,妈妈总是拿主流的标准去嫌弃她。

妈妈总是在攻击杼,嫌弃杼没有达到主流标准的要求。


所以长大后的杼把这些攻击携带在自己身上,


并且为自己制定一个个的外界目标,不允许自己有一点时间浪费,


就是这么自虐地活着。

孩子对母亲的忠诚常常让人震惊。


尽管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杼在意识上对妈妈颇多微词和不满,知道妈妈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


可是当她看到她自己在潜意识深处是如此的爱着自己的母亲时,


她第一次突然嚎啕大哭。


这么多年,杼就是这样活在这种自我憎恨里,折麽自己。


她代替着妈妈对自己进行着绞杀,代替着妈妈对自己进行着惩罚。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妈妈满意,


但是这种对自我的憎恨和不能表达的对妈妈的恨,


又有着让她想毁灭一切地歇斯底里。


当我们帮杼理清她潜意识里压抑着的“恨”,


看见这些“恨”,把它还给妈妈,


这些被封存了的如同诅咒的黑色能量才能离开她的生活。


杼的前半生就像一个被诅咒了的巫女,当这些咒语被解封的时候,


我第一次看到杼变的柔软。


她开始哭泣,她开始新生了,像婴儿一样。




=

故事三

压抑到没有感受,只能用生病表达情绪的菀


我的另一个来访者菀,智商非常的高,学业非常的优秀,属于状元级的人物,


但是这样的一个精英中的精英,其实是个曾经“丢失了自己”的人。

用菀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曾经一刀一刀地杀死过自己。”

菀最初咨询的问题是婚恋问题,


但是随着咨询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发现,菀在亲密关系方面的困扰源于她不够良好的亲子关系。

菀在佷小的时候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生活,后来又被接回家,十几岁的时候又被送到国外读书,


处在这样动荡不安状态里的菀,其实没有跟父母缔结有质量的依恋关系,她的内心没有一个稳固的家。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严重的是菀有一对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处处贬低自己的父母。


一方面因为早年的依恋关系质量不高,菀是一个从小就不会向父母撒娇和索取的小孩,


她在父母面前是生疏的、胆怯的,甚至她从小就学会要讨好父母而不是被父母宠爱。


另一方面菀的父母总是处处指责她,挑剔她,


甚至因为一些家庭的其他原因,而把怒火迁移到她身上进行发泄。


菀就像一个家庭的救火队员一样,承载着父母无尽的负能量。


但幸运的是菀天资聪慧,所以她学业很好。

“那是我唯一可以获取认可和爱的方式。”菀说。


“我努力的取得好成绩,为了换取老师的爱,那仅有的一点光亮”。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个在外似乎能征服所有领域的菀,其实在家是一个被父母随意欺负的可怜的人。


好像似乎不论菀怎么做,妈妈总是能找到她做的不好的理由,并且经常歇斯底里的骂她。


每次上班回家,她都要磨蹭到很晚才回家,每次父母离开她,她都要大病一场,作为压抑的释放。

在潜意识探索里,菀说自己不过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小丑”,

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取悦别人,让别人开心,牺牲掉自己的生活,也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


我感觉有两行无声的热泪隔着屏幕从菀的眼角流下来。


菀说生活太难了,自己中学的时候走在大街上曾经想过被车撞死,一死了之,但是她没有,


后来她就决定“杀死”自己,不让自己有任何情绪,这样可以“活”下来。




- - - - -

在经历了若干次的咨询后,菀突然陷入了抑郁状态,


我隐约的感觉到了那种恨,从潜意识复苏过来的恨,


终于,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里,菀表达了出了这种强烈的排山倒海的恨。


倾倒出这种恨以后,菀被冰冻过的自己一点点地缓解。

其实菀一直活在一种“抑郁”的状态,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压抑太深,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压抑。


她也没有太多情绪,但是她知道她不快乐,她常常迟到,对生活没有激情和活力。

她原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是这个样子。

为了父母,即便得到了全世界的夸奖,菀也不以为意。


菀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局外人,跟这个世界没有链接,


这个世界不需要她,自己是多余的。

在很多很多独处的时候,菀是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的。


一个悲伤的事实就是:其实只是因为她有一对错误的父母。


一对永远不夸她,不认可她,永远在贬低她,看不起她,认为她什么都不好的父母。


即便这个孩子是个天才,全世界都看得见。


但是她的父母看不见。


于是这个孩子有长达30多年的人生就活在这种内心的黑暗里。


没有爱和真正的快乐,只有无尽的压抑,只有一刀一刀杀死自己。




故事四

把父母的还给父母,让自己成为自己


如果不是见证一个一个的事例,我们不会发现,孩子是如何的忠于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


为了获取这些,他们不惜扭曲自己的人生,贡献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活的像祭品一样。


如果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我觉得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因为一个得不到父母爱的孩子,是那么的自我憎恨、自我厌弃、自我伤害,自我虐待,自我折磨,自我攻击。


他们没有归属,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活在冲突和自残、自虐里,像一群被诅咒着的孤魂野鬼。


而这些孩子,通常很好,他们有的很漂亮,有的很有才华,有的智商超群,有的无比善良,


但是他们的父母对此视而不见。


他们从不夸奖他们,也不表达爱,


而总是在表达无尽的要求、不满、嫌弃、辱骂、苛责,有的甚至是咒骂。


他们是一群不被自己的父母看见的孩子,所以他们也总是看不见自己,


他们觉得自己很不好:不合格,不配在世界上,不如别人,厌恶自己。


漂亮的人从不打扮自己,有才华的人施展不出才华,智商超群的不觉得自己智商高是件多么值得光荣的事,善良的人常常被伤害和辜负,


搞得自己满身是伤。


他们本来带着满身的价值来到这个世界,上帝赋予了他们满满的礼物,


他们本来是天使,


可是在一个个问题家庭里被施予了魔咒,于是成为一个对“自己极度不满意的人”。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天使,投胎到这个世界上,带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点,但是很讽刺的是:


我们的父母眼瞎,


他们是一对庸俗的差评师,


活生生的让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变成:猪狗不如。


与其说这是一篇记录误入岐途的人重生的文章,不如说是写给每一对父母的文章,


真的,很多父母,


你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其实比陌生人都差的远。


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生下孩子,却从不认可孩子,只会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意和嫌弃。

你们生下孩子,却不给过他们爱,只给他们无尽的高要求,并且传递出对他们无比的恨。


好像他们的出生和存在是个错误一样。

当然我知道,这里面的父母很多并不是意识上故意这么做,


而是她们缺乏知识或者人格有欠缺或者缺乏一些其他能力,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就这么做了。


但结果是,那些不经意的言语,日复一日地对一个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写在最后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看过很多的文学小说,有很多是描写家庭的虚伪、掩藏的罪恶以及对人的扭曲的。


但是在心理咨询室,我见证的是太多无知的真实的“惨剧”在重演。


有时我会想,是小说被夸张呢还是生活更夸张,到底哪个是魔幻现实主义。


我其实并不想把家庭写的这么可怕的。但是我想了想,觉得我应该把它写出来。


所以,每个人,反省一下自己吧,好好的谨慎的看看自己,在家庭里的一言一行。

尤其如果你想有孩子,真的要想明白,你有能力给他们爱吗?


重要的是如果有了孩子,要真正的看到你的孩子,她的特点,她的优点,并且好好爱她们,认可他们。

至于其他陷在泥泞里的人,让我们理顺我们的前半生,把父母给予的不合理的一切都还给父母吧。


“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请把这句话大声地喊出来。


只有扔掉父母送给的桎梏,我们才能真正地开始爱自己。


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此真正地为自己活着。



壹心理创作者 | 达芙妮,本文转载自壹心理旗下: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

- The End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