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学家及流派

海因兹科胡特:自体心理学与自恋

发布时间:2010-12-31 浏览次数:11113

 

    海因兹科胡特1913年生于维也纳,193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来他去了美国,在那里度过了自己大部分富有活力的职业生涯。他作为 一个训练分析家和教师,一直在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工作。从1964到1965年,他担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尽管他有这些正统的背景,科胡特后期的文章,还是引起了强烈反应和来自京生分析圈的批评,因为它的理论变化是在传统内驱力模式之外的。

 

    科胡特的工作,在很多方面与费尔贝恩温尼科特、以及马勒的类似,科胡特与客体关系理论家都强调关系并背离弗洛伊德的内驱力模式。这种背离以及他关于自体的概念激起了比较传统的作家的反对。他的自体心理学,开创了新的理论和临床领域,它不同于客体关系理论,它为精神分析指出了新的方向。科胡特用了很长时间按发展自己关于自体的概念,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到了1977年,他不再使用利比多这个术语,只是偶尔涉及到自我和超我。

 

     尽管对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很多方面有不同意见,科胡特也并不总是拒绝它,但是,喜欢在定义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使用它,比如“完整人格的神经症冲突”。由于家庭相互作用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科胡特感觉新的问题已经出现,有关灵魂的许多层面不能被经典理论模式阐述。他的自体心理学解释了一些经典内驱力模式无法解释的现象,尤其是自恋—对科胡特带来说是最重要的。他对自恋的研究的贡献是重要的。就象康伯格一样,科胡特通过对于比神经症挂广阔的领域的理解,扩展了精神分析的视野。

 

     尽管不是取代经典精神分析内驱力模式,科胡特还是涉及了两种模式,首先是较宽泛的自体心理学,它把自体置于核心地位。他的实质性贡献就在于此。他还设计了比较狭义的模式,保留基本的传统模式但是有少许扩展,即把自体看做是包含在自我之内的一个结构。这类似于雅各布森的模式,也类似同时代的美国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所接受的概念。

 

对于科胡特的评价

 

     科胡特认为,自恋本质上是正常和健康的,有其自己的发育或形成线,因而,可以在某一点上形成固着,所以具有自己的病态形式以及自己所需要的治疗形式。科胡特改变了以心理阶段为中心的内驱力和传统自我本我模式。他的临床见解释是有实质内容的,他的自体心理学为精神分析作出了积极贡献,无论如何,他的概念,例如自体的概念,并不总是清晰和定义明确的。尽管与其它精神分析传统没有很多联系,而且有其自身的瑕疵,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还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奥拓康博格在巴自己的研究与别的精神分析传统特别是玛格丽特马勒,伊迪丝雅各布森,W.R.D.费尔贝恩梅兰妮克莱因进行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科胡特却与之相反,他对此没有兴趣。尽管他承认自己的工作与别人的某些相似性,大拿坏死,他没有系统解析或承认这种相似性。

 

     在一封致玛格丽特马勒的信中,科胡特写到,他们都在从不同的方向向同一目标挖掘隧道。这种比较,展示了他的方法论与证据的确切性方面的冲突。科胡特研究数据的唯一来源,是治疗中的成人患者。科胡特的投情的主观方法论与马勒的在非治疗环境下观察双亲对儿童的相互作用的方法截然不同。问题在于,科胡特的方法是否足以为构成科学理论框架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科胡特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后期与康博格的会谈的时候说:他在与康博格的分歧在于,康博格把自恋基本上看作是病态的,而他认为是健康的。这两个人对于自恋和自恋型障碍都有相反的看法。因为康博格试图维持客体关系理论与传统内驱力模式的综合,他感觉,不包括性与攻击性内驱力以及客体关系讨论和处理自恋问题时不可能的。科胡特放弃了对于内驱力的强调,仅仅在关于自体分裂和破碎问题方面涉及了内驱力。在他的自体心理学中,科胡特将关于自恋的讨论放在了一个非内驱力的背景之下,就是说,自恋于转化(transformation)的分离性发育。

 

     康博格把自恋包括了广义的边缘性人格的分类当中,而科胡特并不总是清楚地把自恋与边缘人格进行区别。所以,这两个理论家并不总是在讨论同一组患者。对康博格开说,自恋与边缘人格的区别包括一个联合但是病态的夸张自体的存在。对于自恋性人格,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康博格发现了病态自体的存在,而科胡特发现了一个完整自体的缺乏,或者比较精确地说,存在着一个不完整的固着的正常,古老,紧密结合的自体,它的发育受到了阻碍。

 

     康博格同意科胡特的自恋性人格障碍可以从精神分析得到帮助的说法,但是他们对于自恋性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谈论治疗过程。康博个倾向于把科胡特的疗法看作是满足和放任,尽管科胡特本人把培养反应性和理想化移情看作是基于领悟而产生的控制。康博格怀疑,科胡特所说的其实是患者的防御和患者的失望。

 

     毫无疑问,科胡特在很多方面与客体关系理论家相似:从内驱力模式中脱离、寻求对于自我—原我模式的替代模式、寻找自体感缺乏的病理学而不是寻找本能冲突。更重要的是,他的与内驱力分离的自恋发育线。一些理论家发现,他对于自体的强调使反对内驱力占首位,这是一次对于传统精神分析模式的修正,与传统模式明显不一致,意味着用自体模式取代自我—原我模式。通过向俄狄浦斯情结前期的转移,科胡特等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把俄狄浦斯情结从精神分析的可信位置上拉了下来。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