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专注南京地区心理辅导,是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首页 / 心理文章

你觉得是在给,其实是在要

发布时间:2017-1-16 浏览次数:1459

         

       我的每段感情里面,我总是付出得太多,慢慢的,对方都变得不再珍惜自己了。好烦自己啊,我该怎么办?

  发消息来的这位网友说,她刚刚又失恋了。

  我常常会替对方着想很多,会想他工作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能不能帮他分担些焦虑;他生活上会不会缺点什么日常用品,我能不能给他买点;我买来水果要不要给他送去一些,因为他平时没有吃水果的习惯;逛街看到些好东西,虽然很贵,虽然我收入也不高,但我还是会买下来送给他,因为想着他可能会喜欢。

  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他却好像从来没有感动过

01

  这让我想起丛飞的故事。

  丛飞是一名爱心人士,也是一位著名的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按说本该是生活富裕,但他把几乎所有的工作收入,都拿去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他参加过400多场义演,捐给他人300多万。他拼命演出,却耽误了自己的治疗,因病而辞世

  在丛飞患病住院后,有家长因为没有及时收到学费,便打电话来‘要钱’。在得知丛飞住院的消息后,便问“何时病好出来挣钱”。

  也有受助者在大学毕业后,便断了和丛飞的联系。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了曾受资助的事情,媒体报道后,他要求丛飞联系媒体删去他的名字,因为觉得没有面子。

  还有受助者认为,丛飞的捐助行为是对其另有所图。

  那丛飞究竟图的是什么

02

  布莱克曼在《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一书说,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病理性利他

  这是一种投射和与受害者认同之间的组合。帮助贫困者使你忽略自己的口欲(依附性)驱力,而它却被投射到了接受者身上。你代理性地享受被照顾的满足感,与此同时,你以剥夺来惩罚你自己,以便缓解因为你的贪婪而产生的内疚感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

  简单来说,如果我帮助别人,帮助到了连自己都比别人过的差的话,这就叫做病理性利他。

  其内在的心理动力解释是

  我把被我帮助的对象,看成是虚弱的状态,他在我的眼里是需要被帮助和照顾的。但是对方看似虚弱的状态,实际上并不是对方自身的,而是我把自己的需要被帮助、被照顾、被关爱的状态投射到了对方的身上,然后我帮助他、照顾他、关爱他。

  当我在给予对方照顾和帮助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是自己被关爱和滋养了。

  所以,我们在照顾或关爱对方的过程中,其实是在让自己享受被别人照顾和关爱的感觉,这是一种拐弯抹角的自己照顾自己。

  然而,在拐弯抹角照顾自己的过程中,对别人好,对自己却未必好。

  因为,潜意识中,我们觉得自己不配享受,不值得拥有。但,我们仍然渴望去享受,想去拥有。于是,当我们有这种渴望的念头时候,我们会认为不对的,不该有的,不配得到的。然后又对自己有这些‘贪婪’的念头和欲望产生内疚,为了缓解自己的内疚,我们宁愿去照顾那些更值得拥有这些东西的人。

  于是,我们把自己的渴望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很多老人追着给孩子喂饭,其实也是这样。逼孩子吃东西,只是这个老人内在的投射,因为童年时期客观原因,经常得不到足够得食物,所以,也会把好吃的留给孙辈,好像怎么喂孩子都不够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父母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对子女或晚辈却大方出手。当你买部好点的手机送给父母,或请父母出去旅游的时候,他们却怪你乱花钱。

  你觉得你是在给,其实你是在要。

  你对对方的给予,很多时候往往却是在满足自己的渴望

03

  再想象一下,逢年过节你给父母带了礼物,想表达下你的敬意,回头又被父母说一顿浪费钱,爽不爽?

  每次当你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却看到父母依然过得不怎么样,是不是多少会勾起一些内疚感

  当对方是一个病理性利他主义者的时候,身边的人会有种不可名状的难受。有内疚,也有被控制。

  他们会不断的为我们考虑这样那样,不断的为我们付出这样那样。关键是,他们的付出,看起来好像只有我好,而他过得并不好,甚至可能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因为没有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在照顾别人的时候,内心总会带着照顾自己的愿望,尽管不断的给予别人照顾,但是对方感受到的很可能是内疚和控制。

  而这样的关系里面,往往会让另一方想要远离

04

  病理性利他的防御机制是怎么产生的?

  通常,是早年成长环境的因素导致,比如孩子从小被父母疏于照料,又或是父母的情绪像没有长大的孩子,而孩子则过早的懂事去照顾父母的情绪


  懂事的孩子,不但要照顾父母的情绪,还要照顾周围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也因为这样,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是情感,不得不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欲望。

  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为了还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我们变得害怕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害怕假如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而带来的强烈的内疚感。

  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小时候和小伙伴外出游玩,希望父母可以支持几元零花钱,父母不肯给。当你非常渴望的说了你的欲望之后,父母却没有理解,也没有解释,也许父母只会告诉你家里很穷,也许父母早已被缠得不耐烦了,最后很不愉快的给了你几元钱。

  也许从此以后,都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花钱的快乐。

  很多人对金钱有很深的匮乏感,甚至是羞耻感。每当我们升起欲望和需求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的在拷问自己,“你值得吗?你配吗?”

  但我们看到身边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伴侣的时候,我们却忍不住的想在他们身上花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单身的时候,出去看到好吃的,总舍不得,总想着多赚点钱再来享受。当他恋爱的时候,他常常对女友说的口头禅是,你喜欢吗?喜欢咱们买!

  我们在感情中拼命的付出,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对方,很有可能是想通过爱对方来爱自己。

  但其实,我们都忘记去问问最重要的自己,我喜欢吗?我想要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告诉自己,拥抱自己,你是值得的!

  真实的去爱自己,才能真正的去爱别人

  作者:吴在天

1547603290175256.jpg

                                                      
        

微信扫一扫,开启免费咨询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203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东中路奥体名座E座805、806

扫一扫
关注微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京地区心理咨询